
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
烦躁是情绪,顶嘴是行为,情绪决定了后续的行为。一般而言,孩子产生烦躁情绪,离不开几个关键词--重复、否定和冤枉。家长要做的不是怎样阻止孩子顶嘴,而是通过孩子的反应,察觉自己在亲子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。只有关系顺畅了,沟通才是有效的。
首先,重复是指父母所说的内容不是第一次说,而是经常说,反复说。反反复复地强调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唠叨,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,让他产生烦躁的情绪和顶嘴的行为。孩子的反应是父母的镜子,通过孩子的反应,父母可以觉察到自己是否有唠叨的习惯,要学会少说教,多倾听。
其次孩子感觉到被否定/批评/指责,往往是引发烦躁情绪最直接的原因。很多时候,父母认为自己讲的道理是正确的,却忽略了很少有人单是通过被批评就能获得改进。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,这是双方的问题,就需要有效沟通。这也是如何在和孩子沟通时客观地陈述事实,不带评判地引导孩子思考,是家长必须学习的功课。可以参考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中提到的沟通技术,实现和孩子的有效沟通。
再者呢,就是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冤枉时会产生委屈的情绪,也会开口为自己申辩,但这种申辩有时会被家长解读为顶嘴。如果把孩子对自己的不顺从都理解为顶嘴,甚至上升到不听话的层面,那只会激化矛盾。耐心倾听,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,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。
其实,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,孩子的顶嘴现象,正是自我意志发展的表现。父母应该为孩子合理的顶嘴、正当的表达方式,表示赞同,因为它们的出现,意味着孩子正在长大,他更渴望父母以平等的方式和他进行沟通,而不是打压式说教。
就像咱们前面说的,在亲子沟通中,“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”是沟通的基本原则,耐心倾听、就事论事(而不上升到对孩子个人的评判)则是沟通的基本方式。只有把握好这个原则和方式,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亲子沟通。